啃百科
手机版
扫一扫手机浏览
当前位置 : 首页 常识

刚加辅食的宝宝一次吃多少? 宝宝吃辅食又生病了?辅食添加的5个原则,千万别再做错了

2024-12-21 10:30:31
浏览:100

你给宝宝添加辅食后,有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湿疹、拉肚子、便秘......其实,这就是辅食导致宝宝生病的。


各位新手爸妈可能想不通,吃辅食怎么还会吃出病来?事实证明,辅食种类加错、辅食浓稠度问题、辅食食材太少或太多等等,都有可能导致宝宝生病。那么,如何正确地给宝宝添加辅食呢?记住这五个原则。

种类由单一到多样

这个很好理解,就是宝宝的辅食先从一种食材开始,慢慢地再加入多种食材。刚开始给宝宝添加辅食,优先选择富含铁的食物,比如:高铁米粉。

为什么要添加含铁的食物呢?因为宝宝满6个月龄后,母乳喂养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宝宝对营养的需求了,除了蛋白质、维生素A等一些关键营养素之外,还特别需要铁。如果宝宝缺铁,可能会引起缺铁性贫血,严重的可能导致发育迟缓和认知功能损伤。而选择米粉呢,是因为米粉没什么气味,也好消化,还不容易过敏。大概3-5天,等宝宝习惯米粉,而且没有不良反应后,我们就可以添加另一种辅食了。

有一点要提醒一下各位爸爸妈妈,刚开始的时候,最好不要给宝宝加动物性的食物,比如:肉啊、蛋啊,等给宝宝添加了一段时间的辅食后,再把种类丰富起来。另外,尽量不要把不同种类的辅食分开给宝宝吃,而是把两三种食材混合在一起,比如:把菜泥和米糊混合在一起,食物混合后,味道差异不明显,更利于宝宝接受,避免挑食。

添加量由少到多

先拿米粉来举例,刚开始吃辅食的宝宝,每天添加1-2次辅食,每次1-2勺的米粉就可以了,不要太多,以后再根据宝宝的需要加量,直到每天吃3顿辅食为止。

如果宝宝吃不完,不用勉强他,因为每个宝宝的身体状况和食量等方面都是有差异的,只要宝宝的生长发育在正常的范围内,就没有问题。

冲调由稀到稠

担心宝宝吃不饱,辅食做得就很稠,觉得这样宝宝摄入的量就多了;觉得宝宝胃口小,吃不了太多,也不容易消化,就把辅食做得很稀。这两种错可能很多爸妈都犯过。辅食太稠,容易导致宝宝消化不良,便秘等;辅食太稀,宝宝虽然能吃饱,但吸收的有效能量很低,长期这样,宝宝的身高和体重都有可能减缓。

同一种食物随着宝宝月龄的增加需要做成不同的形态。宝宝刚开始尝试时,可以把辅食做成汤水状态,等宝宝适应了,再逐渐向可以流动的糊状、半流动的糊状、较稠的黏糊状、固体食物过渡。

比如:在宝宝6个月龄的时候,推荐吃一些流动的糊状食物,包括米糊、蔬菜泥、水果泥、肉泥等。7-9个月的宝宝,可以吃半流动和较稠的黏糊状食物了,像一些比较稠的粥啊、烂面条啊;10-12个月的宝宝,可以尝试一些颗粒较大的食物,比如软饭、馒头等。不同月龄的宝宝具体吃什么食物以及食物的质地是怎样的,还是要根据每个家庭每位宝宝的情况来决定。

制作由细到粗

随着宝宝月龄的增加,食物的状态也是需要跟着改变的。从最开始的糊状,到颗粒状、片状或条状、最后接近成人饭菜的状态。

比如蔬菜,刚开始可以给宝宝在米糊里添加菜泥,接下来再添加碎菜,然后再添加菜叶片,最后,直接添加接近成人吃的状态的蔬菜。

不加调味剂

一般来说,我们在制作辅食时,不要给1岁以内的宝宝添加盐和糖等调味剂。宝宝从小吃了盐之后,会有什么样的问题呢?一个是宝宝挑食,不咸他就不吃;另一个会让宝宝的肾脏、心脏功能受到损害,抵抗力下降。除此之外,还有影响宝宝对锌、钙的吸收,长期重口味容易增加高血压等危害。

确实,在宝宝辅食问题上要注意的问题还不少,但是,只要我们愿意学习,用足够的耐心去对待宝宝,每一位宝宝都能平安健康地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