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的种类很多,通常按其化学成分、生产工艺、轧制形状、供应形式、直径大小、在结构中的用途来分类。这里主要按用途整理分类!
一、受力筋
是指设置在梁或板的下部,承受拉力的钢筋部分,以及抗剪的弯起钢筋和吊起钢筋。如何区分板的受力钢筋和分布钢筋?
(1)按板的宽度和深度的跨度来区分:如果是单板,那么平行于短跨方向的钢筋是受力钢筋,平行于长跨方向的钢筋是竖筋。如果是双向板,那么长跨和短跨方向的钢筋都是受力钢筋。
(2)根据钢筋直径,直径大的钢筋为受力钢筋,直径小的钢筋为分布钢筋。
(3)从布局上区分:其下为正弯矩的钢筋为受力钢筋,其上为竖向分布的钢筋为分布钢筋。反之,负弯矩的钢筋(如悬臂板)为分布钢筋,其上的钢筋为受力钢筋。
二、钢筋分布
出现在板中,并布置在钢筋的上部,垂直于钢筋。作用是固定受力钢筋的位置,将板上的荷载分散到受力钢筋上,同时也可以防止由于混凝土的收缩和温度变化而产生的垂直于受力钢筋方向的裂缝,属于结构钢筋。(满足结构要求。对于各种不易计算且未考虑的因素,设置钢筋为结构钢筋。)
三、箍筋
用于满足斜截面的抗剪强度,连接受压区的受拉主筋和混凝土,使其共同工作。另外用来固定主筋的位置,使梁中的各种钢筋形成钢筋骨架。它是梁和柱的圆形(当然,圆形和矩形)钢筋,用于抵抗剪切。形似嘴,固定上下钢筋,抗剪。
四、架力筋
就是梁上部的钢筋,只起结构作用,没有实际意义。但在梁的两端,上部的立杆抵抗负弯距,缺一不可。(梁受压区外缘两侧设置竖筋,用于固定箍筋,形成钢筋骨架。如果受压区配有纵向受压钢筋,则不能再配置直立钢筋。直立钢筋的直径与梁的跨度有关。)
五、贯通筋
指贯穿构件(如梁)全长的钢筋,中间既不弯曲也不中断。当钢筋过长时,可以搭接或焊接,但直径不变。
stud和through-stud的区别?
在钢筋的布置上,竖筋是该跨的1/3,也就是说,该跨梁中有左右承重钢筋。长钢筋以全长排列。栓钉起到起竖的作用,一定程度的受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梁的承载能力。
穿筋是指贯穿构件(如梁)全长的钢筋,中间既不弯曲也不中断。当钢筋过长时,可以搭接或焊接,但直径不变。贯穿钢筋可以是受力钢筋或框架钢筋。
框架筋也连接良好。比如梁上部两侧的框架梁筋一定要连接好。此时,框架梁筋还能承受支座处的部分负弯矩。
如果梁的上下两侧都有通长钢筋,一般直径较小的框架钢筋在梁上(受压区),梁下钢筋全部受力。
六、负筋
是负弯矩钢筋,弯矩的定义是下部受拉为正,而梁板位置的上部钢筋根据受力一般是支座位置的上部受拉,即承受负弯矩,所以称为负弯矩钢筋。(支座有负筋,这是相对的。一般应指梁的承重部分的配筋,以抵消负弯矩,俗称承重配筋。一般结构构件的弯矩分为正弯矩和负弯矩,为抵抗负弯矩而配备的钢筋称为负筋。一般指板、梁的上部钢筋,以及一些上部配置的结构钢筋也称为负筋。当梁、板的上部钢筋较长时,俗称上部钢筋,梁或板的面筋为负筋)。
七、拉结钢筋
不能同时施工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构件之间预留的钢筋为拉结钢筋。是钢筋加强了框架填充墙与柱的连接,提高了填充墙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
八、腹筋
一般位于梁两侧的中间部分,是梁中间的构造钢筋,主要是因为有些梁太高,所以需要在箍筋中间加一根连接钢筋(梁侧面的纵向构造钢筋其实也叫腰筋)。当梁高为450mm时,应沿梁两侧设置腰带,数量不少于2个。腰筋的最小直径为10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面积配筋率不应小于0.3%。梁两侧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应设置拉结筋。一般民用建筑腰筋直径为16mm和18mm,拉条直径为8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