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登山(今山西省大同市东北马铺山),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就是在这被匈奴围困,差点出师未捷身先死,陷大汉于危难之中。

白登山
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六年), 刘邦统一汉朝后不久,韩王信密谋开始造反。而此时汉朝建都关中,拥有险峻的地势和大量骁勇善战的将士,自然可以轻易平乱。但是,韩王信毕竟也不是傻子,知道打不过刘邦,于是偷偷与匈奴联合了。
刘邦大怒,亲率三十万大军剿叛,当刘邦为了剿灭韩王信,带领大军走到晋阳的时候,突然听说韩王信已经和匈奴搅合在了一起。知道这个消息的刘邦顿时大怒,想要把韩王信和匈奴一起灭掉。

当然,刘邦打那么多年仗也不是白打的,他绝对不会在不了解对手的情况下就发动攻击。韩王信还好说,当初就是张良将其扶持起来的,刘邦自然对他知根知底。但是对于匈奴的情况,刘邦却知道的不多,所以作战前他派去了不少使者探查匈奴的具体情况。

第一次调查,刘邦派出去十多批使者。结果匈奴那边早有准备,将他们的青壮年和肥壮的牛马都藏了起来,只留下一些老弱病残的人和一些瘦弱的牲畜让这些使者看。这些人没有识破,都被蒙在了鼓里,以为匈奴就是这么孱弱。这些人回来后,纷纷告诉刘邦匈奴可以攻打。
此时匈奴的单于是冒顿,他是个非常狡诈的人。刘邦也知道冒顿的为人,于是为了稳妥起见,又派刘敬前往查探。刘敬则比其他人聪明得多,看到匈奴展示的情况之后,马上就察觉了其中的猫腻,回来后就劝刘邦不要攻打匈奴。
刘敬对刘邦说:“两国交战,本应互相夸耀自己的实力以威慑对方。可是我在那里所见到的只是一些瘦骨嶙峋的老弱病残,这说明他们是故意地让我看他们的短处,而把他们的精兵埋伏了起来,准备到时候收拾我们,我认为这一仗不能打!”

可为时已晚,汉高祖刘邦亲自率领大军迎击匈奴,先在铜辊(今山西沁县)告捷,后来又乘胜追击,直至楼烦(今山西宁武)一带,又翻过雁门山进击匈奴。刘邦觉得刘敬在危言耸听。于是刘邦就大骂刘敬:“你这个齐国的狗奴才!本来你就是凭着耍嘴皮子做的官,现在你瓦解我的军心!”说完就命令手下给他戴上刑具,把他关在了广武。

此时汉军面临的形势其实并不乐观,正值严冬季节,当地下起大雪,汉军士兵大多来自黄河以南,对雁北的寒冷天气很不适应,不少士兵的手指头都被冻掉,战斗力受到极大影响。可是之前的节节胜利蒙蔽了刘邦的判断,他把主力步卒交由绛侯周勃统领,围攻固守不降的楼烦等三座城邑,自己则亲率机动力较强的车骑部队北上追击,意图一举平定叛乱,同时将匈奴赶回长城以北。
刘邦的轻兵冒进正中匈奴人的下怀,冒顿之前隐藏实力,诱敌深入,就是为了将汉军吸引到自己的预设战场。当刘邦进兵至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附近时,冒顿单于率领匈奴主力(号称40万)突然出现,汉军匆忙之中只得退往附近唯一的高地——白登山,依据地势固守。
白登山位于平城东北,最高海拔超过1200米。匈奴大军将此地团团包围,一连七天,汉军被困在山上,与后方断绝了联系。时值严冬,携带的粮食也日渐不足,山上的汉军饥寒交迫,刘邦处境陷入危急之中。
史书记载,此时护军中尉陈平给刘邦出主意,暗中以重礼贿赂冒顿单于宠爱的阏氏,劝说单于打开包围圈,汉军趁机撤出白登,刘邦这才幸免于难。
然而这段记载实在是太过离谱。冒顿自出世起就以机敏勇猛,特别是是狠辣无情闻名,对女人更是不放在眼里。为了训练部下听命他曾经射杀自己的爱妻,为了麻痹相邻的东胡部落,也可以随意将妻子送出。做他的女人,比起宠爱,显然是危险更多。
这样的一个人,说他会听了一个女人的枕头风就拱手放过近在眼前的胜利果实,特别是包围圈里还有汉朝皇帝这样一条大鱼,简直是匪夷所思。匈奴军撤围的真正原因,也许在汉人史书中所谓阏氏劝说单于的言语里可以找到蛛丝马迹。
两主不相困。今得汉地,而单于终非能居之也。且汉王亦有神,单于察之。
这段记载基本可以判断是史家的杜撰,但是体现出了当时局势下匈奴人面临的两大问题。一是匈奴人世代游牧,南下侵扰也是为了掳掠物资,虽然得到了韩王叛变的大礼,但也并没有据城定居的打算;二则是在白登的七天时间里,匈奴人虽然占据兵力优势也无法立即消灭包围圈中的汉军。周勃等率领的汉军主力步兵正在由楼烦一带赶来救援,本来约定前来会师的韩国军队也迟迟未到,这让冒顿单于更加疑虑,怀疑韩军可能在形势变动下再次反水。
综合这些因素,冒顿就顺水推舟地与汉军秘密地达成协议,撤开了一角包围。这日大雾漫天,汉军拉满弓箭,从包围圈的缺口全副戒备地撤出,缓缓退入平城,与赶来支援的周勃部会合。而匈奴军队则带着掠夺的大批牲畜财物从容地退回了塞外。
匈奴撤军,韩王信随之退入匈奴,平叛的军事行动暂且告一段落,刘邦随即开始班师回朝。他命令周勃、樊哙分兵平定代地,之后继续南下。路过曲逆(今河北省顺平县东南)时,把此地封给献计解围的陈平,之后又把先前传递错误情报的使者全部斩首,把刘敬从囚牢放了出来,赐关内侯把。汉朝与匈奴之间的第一次大规模冲突就此结束。
白登之战对汉帝国的震撼是空前的。击败霸王项羽,横扫天下的汉朝中央军队居然在匈奴人面前吃了大亏,至高无上的皇帝差点命丧北疆。这一切都促使汉人重新审视这个在他们心中身处化外之地的蛮夷。
刘邦在白登山亲眼见证了匈奴的军力,尤其是强大的骑兵机动力量。汉初国力未复,国内形势也尚未完全安定,尤其是骑兵缺乏,根本无力举国与匈奴长期对抗。
韩王信等叛将退出关外后,屡次引导匈奴入侵边境。白登之战后第二年,匈奴再次入侵代地,刘邦的二哥代王刘喜弃国而逃。于是刘邦只好听从刘敬的建议,派出公主(由于吕皇后的反对,以宗室女子代替)嫁给冒顿单于,以每年奉送絮缯酒米等财物为条件向匈奴求和,这就是所谓“和亲”政策。
通过这一战,冒顿单于确立了匈奴相对汉朝的优势地位,然而匈奴人以游牧为生,在盐铁等战略物资上依赖与汉朝的贸易,于是汉匈双方便回到了脆弱的和平状态。此后冒顿虽然仍数次背约侵扰边境,但终其一生再未大规模南下入侵。汉朝由此获得了宝贵的时间,得以在屈辱的和平环境下解决内部问题,积蓄国力。东北亚的两大巨头在第一轮争斗后回到场地角落暂时休息,几十年之后,汉武帝时期,它们将迎来更加激烈的对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