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南京“世界文学之都”主题书展盛大启幕。
喜爱读书的人说:这每一页都吐露着文化自信哪!
前阵子,一名在加拿大留学的中国姑娘身穿汉服亮相毕业典礼的视频在网络走红。
许多网友点赞说:这就是文化自信啊!
高考尘埃落定,基本上已知去哪儿求学了。昔日同窗听从了我的建议,先是给已经拼尽全力了的女儿一个大大的拥抱,然后,让她在遵守各地疫情防控政策的前提下,去“踏遍万水千山”,包括南京。
她说:没错。读万卷书也得行万里路。这个暑假着重培养她的文化自信!

更早些时候,今年南京的中考作文《XX身边的文学踪迹》引发热议。
明白人都说:这就是要写出文化自信啊!
综上所述,就有了我们今天的话题:文化自信是“凹”成文艺气质的源泉。
1
上一篇,我们说到南京的烟火气,又说到这烟火气中掩饰不住的书卷气,但未及细说。事实上,这个城市的文学属性、文艺气质,是着墨多少都不为过的。人们往往总是被她的烟火气所“蒙蔽”,一不小心就忘了她“世界文学之都”的另一面。而这另一面,根本不随时光荏苒岁月变迁而淡一分减一点。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
这些诗词,早已不囿于一城一池,超越了地域界限,几乎人尽皆知。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
这些诗句,也极负盛名,有着明显而浓重的南京特性,自带“地标”。

我们文艺女中年必提的李清照,她与金陵的不解之缘,有大量的词为证,《凤凰台上忆吹箫》《醉花阴》等就更是著名了。
每一句诗词都浸染着岁月的风霜,穿过历史的沧桑,一半成为一座城市的底蕴,一半萦绕着热爱它的人们,幻化为知性、灵性,在山水城林中,在笔墨指尖上,在言谈举止间,呼啸而来,千回百转,如春夜喜雨,又似故人来。
文学踪迹是有多种颜色的。庄重的红色、浪漫的蓝色、温暖的橙色、清新的绿色……
所有这些,都形成了一个城市的人文气息,也造就了这个城市的人独有的文艺气质。


还说南京。
玄武湖的秀美,阅江楼的壮阔,清凉寺的钟声,明孝陵的萤火;朱自清俞平伯笔下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虎踞龙盘的钟山胜景,如同一幅江南山水画般的江宁织造博物馆里那不随时光老去淡去的流光溢彩;天下文枢,金陵文脉,四大名著中有三部皆与之有关,《千字文》《昭明文选》《文心雕龙》均出自这里……
这些不胜枚举的极美南京元素,造就了我们的文艺气质,也造成了你我“来了,便不想离开”。
2
其实,所有的“文学踪迹”,都是你的人生轨迹。
当然,世间所有或崎岖或平坦的路,都是你的“心路”。

每个地方,每个人的心上,都有着不一样的文学踪迹,也造就了不一样的城与人。
一好友最忆其母校苏州大学刻着校训“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的原东吴大学校门。她说,每每看到这句话,便觉内心有浩然之气在激荡。

湖南的一个战友,每次回去时驱车奔赴岳阳楼,但见“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顿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之感。
另一湖北咸宁的战友,则时常立于当年的赤壁古战场,看“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我也曾在鄱阳湖口,追寻《石钟山记》神奇的音画;又于北京陶然亭,感喟高君宇石评梅的革命爱情故事;在绍兴,游过了“红酥手,黄滕酒,满园春色宫墙柳”的沈园,又看到了鲁迅笔下的乌毡帽与乌篷船……
所到之处,穿越历史的云烟,不同的感觉直击心灵。
这些文学踪迹,成就了我们有共性又有个性的文艺气质。

看过一个很有趣的短视频,东坡骑着马,反反复复、兜兜转转,在杭州-密州-湖州-黄州-常州-惠州等地辗转,时光匆匆,车马倥偬,不由让人心想,莫非正是因为踪迹如此之多,轨迹如此之丰,才造就了一代词宗?

明月夜下的短松冈
伊人正梳妆的小轩窗下
西北望射天狼的出猎场
料峭春风里的山头斜照
缥缈孤鸿影的寂寞沙洲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江山如画
……
时光陈旧后,总有一些踪迹,历久弥新,兀自风华绝代,在庭前的花开花落里,在天上的云卷云舒里,在你走过的岁月里,在你独自沉吟的夜里,纷至沓来。

文人们在匆忙人生旅途中,以素净的赤子之心,将他们的文学踪迹,将欢喜与悲伤留在了诗文之中。这样的字句,灿烂到时光尽头,辉映了历代千秋。
3
人生踪迹,有的无法复制、不会再来;有的吸引着你无数次重回故地,试图找寻自己曾经的印记。
童年乡村的风吹麦浪,大江大河两旁,蝉声鸣,稻花香;学校的操场,那个翩翩少年总是静静等候着的小巷,月色下的荷塘,等待面试时那条无尽的走廊……

有人说:走老路,永远到不了新地方。
但还有句话: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尽可能地丰富自己的人生轨迹吧,真正的成功,从无捷径。那些你走过的路,都是必经之路。
你的“文艺气质”,来自你跨过的山海、历经的风雨,源于文化自信,是一种“软实力”。
而恰恰是这份“软实力”,有时可以成为你最硬核的底气。

都说“择一城而居”。
至于是哪座城市,最适合你的气质?
我待了二十多年的南京,真的是个不错的选择。

我在某篇文章中提到过的一位曾在南京各大博物馆院流连忘返的好友,告诉我们,她孩子要到南京上大学啦,她又能常来啦;
一个亲戚家的孩子,与他心心念念的南大失之交臂,听了我们的,报了南京另一所名校。

小暑已至,不觉夏深。是时候规划一下今夏的文学踪迹了,别再“空调wifi西瓜、葛优同款沙发”了,来“世界文学客厅”南京吧,去看看朱雀桥边的野草花,小桥流水、寻常人家,马头墙上、夕阳西下,一首首唐诗宋词元曲,一章章明清小说,都是如歌的行板,走进你的仲夏夜之梦,也刻在你的人生之旅。如此,你的锦心绣口,便有了豪放与婉约兼具的才情,也有了奠定人生底色的文艺气质与文化自信。
只要出发,什么时候都不晚。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们在南京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