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百科
手机版
扫一扫手机浏览
当前位置 : 首页 常识

盘古传说解析(天地如何而来,有三种传说,盘古 老君 伏羲)

2024-11-04 09:45:23
浏览:100

提到我国神话体系首先要说的便是天地是如何起源的,关于天地的起源流传最广的便是“盘古开天辟地”一说,而除了“盘古开天辟”地之外还有两则传说是古籍中有明确记载的。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三个关于开天辟地的传说!

一,盘古开天辟地

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源自两汉时期徐整的《五运历年记》当中,原著中写道: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在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故天去地九万里,后乃有三皇”。

“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为星辰,皮肤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

原文的大意是:

天地最初混沌不清,就像一枚巨大的鸡蛋,盘古就孕育在这混沌之中。经过了一万八千年的漫长岁月,天地终于被开辟出来,阳气清轻上升形成了天,阴气浊重下沉凝结成了地。盘古身处这新开辟的天地之间,每日都经历着九次变化,他的神通达到了天的境界,智慧则深及于地。随着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增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每天增长一丈。这样又经过了一万八千年的时光,天变得极高,地变得极深,盘古的身体也变得极为高大。因此,天与地之间的距离达到了九万里,之后才有了三皇的出现。

盘古开创了天地,盘古死后身体化作了世间万物。

二,老君口吐开天经

在我国道教文化中,天地之初也被形容为一片混沌。不过开天辟地的不是盘古,而是太上老君。

《太上老君开天经》中写道

盖闻未有天地之间,太清之外,不可称计,虚无之里,寂寞无表,无天无地,无阴无阳,无日无月……

洪元之时,亦未有天地,虚空未分,清浊未判,玄虚寂寥之里……

太初之时,老君从虚空而下,为太初之师,口吐开天经一部,四十八万卷……

………

《太上老君开天经》文中讲述了,天地之初无万物,混沌之初太上老君从虚空而下,为太初之师,口吐《开天经》以教化众生,分别天地,清浊剖判,置立日月星辰,形成世界。

《太上老君开天经》约出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具体作者已不可考。这部经典在道教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讲述了天地开辟以及太上老君在不同历史时期下界为师,传经授法,治理天下的故事。其内容丰富,包含了宇宙生成、天地开辟、人类起源以及历史演变的神话传说。

三,伏羲女娲创世

1942年,湖南省长沙市东南郊一座战国楚墓被盗掘,出土了目前最早的古代帛书,后来流失到美国。

在这部楚国古代帛书中,记载着天地是由伏羲和他四个儿子所创。

伏羲和女娲开天地、参万物、协阴阳、定四时、通山川,使混沌无序、荒凉寂静的世界从此有了运行秩序和人类生存。

《楚帛书•甲篇》中记载

“曰故(古)大熊包戏(伏羲),出自震,居于睢。厥,女。梦梦墨墨,亡章弼弼。每(晦)水,风雨是於。乃取(娶)子之子,曰女(娲),是生子四。

是襄而,是各(格)参化法(度)。为禹为契,以司域襄,咎而步廷。乃上下朕(腾)传(转),山陵丕疏”

………

古文大意是:古时候有位大熊包戏既伏羲,从雷泽诞生,居住在睢水边。天地混沌未分,风雨无常。伏羲娶了女娲为妻,并生下了四个儿子。

他们创造了最早的土地,开始区别天地上下,按照阴阳参合的原则化育万物。他们命令禹和冥湮填洪水,创造和掌管大地。他们又测量天地,上下腾转,继续创造世界。

《四时》篇又云:

“千又百岁,日月夋(允)生……帝夋(俊)乃为日月之行。”

原文大意:

经过了一千又一百年的时间,日月才得以诞生(或说‘被允许诞生’)……于是为日月安排了它们的运行轨迹。正是由于日月的循环运行,才产生了时间的概念和流转。

图为1963年新疆出土伏羲女娲交尾铜器

写在最后

无论是盘古、太上老君还是伏羲女娲,每一个神话传说都体现了古代人们对生命的起源和演化过程的朴素理解,以及对生命的敬畏和赞美。

关于天地的起源,也是后代科学,艺术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