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我们如今随口叫出的“老公”“老婆”这些对另一半的称呼,在古代那可是闻所未闻,那古代人到底是怎么称呼自己的另一半呢?夫妻之间的称呼在历朝各代又是怎样一步步变迁过来的呢?

在遥远的古代,最早的时候妻子称呼自己的丈夫为“良人” ,从一些古诗里诸如“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持戟明光里”能看出,这个称呼可是相当有韵味的,而且从这里似乎能感觉到夫妻间的那种平等之感,因为丈夫称自己的妻子也为“良人”,但这样的称呼在生活中分不清彼此,也着实给交流带来了一些小麻烦。

后来呢,就根据“说文解字”在“良”字基础上演变了,在“良”右边加“阝”,就成了“郎”,李白那经典的“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这里的“郎”就是对男子的一种称呼。而在“良”左边加“女”,就衍生成了“娘” 。于是,夫妻间的称呼就有了变化,“郎”就代表丈夫啦,这样的称呼在当时也算是比较亲昵的呢。

但古人可能觉得单音节词叫起来太单调或者太亲昵,在人前喊不出口,于是就有了在“郎”字后面加一个“君”字,成了“郎君”,“娘子”这个称呼也差不多同时出现了(大约到了唐代“娘子”就成了妻子的称呼),妻子称丈夫为“郎君”,丈夫称妻子为“娘子”,这一下子就感觉正式了不少,是一种雅称和爱称。

到了宋代,南北文化交流频繁起来,“官人”这个称呼开始流行,因为当时宫廷中出现了“官家”一词,平民百姓中妻子就开始称自己的丈夫为“官人” ,现在我们还会对新婚夫妻戏称为“新郎官”“新娘子”呢,从这能看出男人的家庭地位好像又有了提升。

在宋代,还有“外子”和“内子”的称呼,妻子对外会叫自己丈夫“外子”,丈夫则称自己的妻子除了“娘子”外,还有“内人”,当然在别人面前,对妻子还有谦称叫“贱内” 。

再往后看,那一声长长的“相--公--”,在京剧、越剧、黄梅戏里可是很经典的。这比“官人”又厉害多了,都已经是“相”了,可见男人家庭地位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近代以来,“先生”这个称呼也用来称呼丈夫了,它有着对年长有德业者的敬称的含义在里面。而“爱人”这个称谓在新文学作品中最早出现,后来在解放区一些受新文化运动熏陶的知识分子开始使用“爱人”称呼另一半。

而到了如今,“老公”“老婆”是最常见的称呼,不过你知道吗,“老公”在古时竟然是太监的称呼呢。

其实夫妻之间的称呼变迁反映的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称呼变化。从最初夫妻称呼都叫“良人”体现的模糊平等,到后面各种称呼如“郎”“官人”“相公”等出现,反映的是不同朝代社会文化、家庭观念、男女地位等多方面的变化和发展。一个称呼的流行和变迁背后是当时整个社会的综合因素在推动。所以夫妻间称呼的历朝历代的变迁,其实就是一部生动的社会文化演变史和关系变革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