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里面有提到过一个名词,叫货币乘数,说实话,刚开始听到这一名词时也是一脸懵,相信不少同学跟我一样吧,今天我们来一起解开这个谜团吧。
费雪除了提出过学费方程式之外, 还有一个理论,他认为创造货币的不仅仅是中央银行,还包括了普通商业银行,而且商业银行创造出来的货币要比央行多得多。
首先我们要知道,货币的构成,也就是通常所说的M2指数,社会中流通的钱,主要包含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央行发行的基础货币,一部分是由金融机构在基础货币上创造出来的信用货币。在流通的货币总量中,信用货币占据着绝大部分,基础货币只占很小一部分。
基础货币很好理解,就是银行实际发行印出来的钱,这部分的钱不会直接到我们手里,都是先给到商业银行体系。
但信用货币是什么?举个例子,比如央行发行了100块钱,并放到了A商业银行里。那么这个A银行就可以把这100块钱放贷出去,赚取利差,但央行有规定,每个银行必须要将货币的10%留下来,这个就是金融市场中常说的存款准备金,这个主要是用来应对储户取现需求的。因为有这样的限制,所以A银行只能将其中的90元作为贷款放出去,借给了罗同学,罗同学拿到这笔钱也不会一直放在手里,一般会选择继续消费花掉,或者再次存入银行,这个钱虽然变了人,但最后还是会进入银行体系。假设这次罗同学把这笔钱放到了B银行,那B银行又可以留下9块钱,把剩余的81块钱放贷出去,以此类推,货币就用这样的方式一直流通下去,最后会有什么效果?根据数学公式 :货币总量=基础货币/存款准备金率,在货币流通顺畅的情况下,这100块的基础货币,按照10%的存款准备金率,可以让我们市场中流通的钱,也就是M2达到1000元,也就是说创造了900元的信用货币,货币供应的总量足足扩张了10倍。这个倍数正好是存款准备金率的倒数,也叫货币乘数。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知道,如果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市场中的钱就会变少,进而导致投资机会减少。相反,如果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市场中流通的钱就会增加。其实调控这个指标,就是希望能提高市场中货币的流通速度,这是央行金融调控手段中重要一个。
举一反三,我们之前货币供应量M2暴增的15年 也是房产行业的暴涨的15年,其中一部分原因是我们一直在刺激市场,更多的是因为开发商和商业银行之间在不断地创造信贷的结果。
知道了货币乘数的理论,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发?
首先要知道,虽然创造出来的信用货币只是账目,但他是实实在在可以在市场中以账目的形式进行流通的。所以其实在经济活动中,并没有那么多的真金白银,我们觉得很值钱的东西,很多都是以信用的方式在支撑的,当信用失去的时候,价格也就成了空中楼阁,比如古董,名人字画等等,当然还有虚高的股价。
其次,市场中大家都想着持有货币的时候,货币的流通速度就会下降,货币乘数的降低,所以货币总量就会减少,那些之前因为信用产生的溢价,很可能会因此快速下跌。
第三,任何一次危机,通常都会伴有流动性问题,也就是钱转不到了,市场中预期一片悲观,大家更愿意持币观望。所以往往危机到来的时候,资产价格下跌的速度,都是很迅速的。但这种时期一过,又经常会迎来一次重大复苏,直到制造下一个大泡沫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