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十五,又称中元节、孟兰盆节,也是民间俗称的鬼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相传整个农历7月份,都是鬼门关打开的日子,这个时期孤魂野鬼、阴间的幽魂会被释放回归人间,与亲人团聚,接受后人的供奉。
所以,农历7月份,也被称作“鬼月”。
“鬼月”中旬7月15日这一天,被认为是阴阳两界互相交流的桥梁纽带,是祭祀祖先、超度亡魂的最重要一天!

中国的每一个节日都会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七月十五也不例外,那么鬼节的传说是什么呢?
七月十五鬼节的传说不是单一的一种传说,它融合了道教和佛教两个教派的元素,有道教的“地官赦罪”之说,也有佛教的孟兰盆节“目连救母”的传说。

道教的中元节传说:
中元节起源于道教中的“三元说”,“三元”指的是“上元、中元、下元”,分别对应的日子是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十月十五,这三天是道教大帝天官、地官、水官的诞辰。
七月十五作为中元节,是地官清虚大帝的生日,这一天地官大帝会赦免亡魂的罪过,打开地狱的大门,让亡灵、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鬼魂返回人间,享受人间的祭祀!
这就和古代皇上在登基、结婚……等重大日子,都会大赦天下一个意思!

佛教的盂兰盆节传说:
相传,古时候有一位名叫目连的和尚,是佛祖释迦牟尼佛座下的一位重要弟子,以其神通广大而著称。
目连的母亲叫青提夫人,虽然家庭非常富有,但她却非常吝啬贪婪、为富不仁、作恶多端,从不修善。
所以在她死后,因其恶业深重,死后被打入阴间地狱,坠入饿鬼道,日日不能进食,饱受饥饿之苦,受尽折磨。

目连在得道后,为了拯救母亲,就想用他的神通力送饭给母亲吃,但马上到嘴的食物,却一到嘴边便化为火炭,没有办法吃进嘴里。
目连看到母亲这个样子心里非常悲哀痛苦,却又毫无办法、无计可施,于是就只能祈求于佛祖。
佛祖告诉目连,他的母罪恶深重,单单靠他一人之力是拯救不了的,要以十方众僧之力才能救度其脱离苦海。

于是,目连就依照佛祖所说,在农历七月十五日建盂兰盆会,供养十方大德僧众,借十方僧众之力让母吃饱,并以此大功德解脱了她母亲的饿鬼之苦,最终在7月15日这一天成功将母亲救出。
后来,目连救母的故事慢慢融入了中国的民俗文化中,也成为了盂兰盆节、鬼节、中元节等节日的重要传说之一。

七月十五鬼节(中元节)的起源既有道教的三元说,也有佛教的盂兰盆节传说,是道教和佛教两种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一个缩影。
不管哪一种传说,都是人们通过祭祀祖先、烧纸钱……等各种方式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对亡魂的哀思,以此来慰藉那些在阴间受苦的魂灵。